贯穿古今的京杭大运河(本报驻香港记者老冠祥撰文)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(今杭州),北到涿郡(今北京),途经今浙江、江苏、山东、河北四省及天津、北京两市,贯通海河、黄河、淮河、长江、钱塘江五大水系,全长约1797公里。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、文化发展与交流,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。外国人称之为Grand Canal(直译意思是大运河)。 中国人前后用于近2500年的时间才将大运河建成。最早的京杭大运河是从公元前486年春秋时期始凿,完成于隋朝,繁荣于唐宋,取直于元代,疏通于明清。漫长的岁月里,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。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称作“京杭大运河”。
隋炀帝是对开通大运河有贡献的一位皇帝,但据史书记载,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直接目的,他是想利用运河去巡游他向往已久的江都风光。大业元年(605年)通济渠刚一完工,隋炀帝就急不可耐地要下江南。这位被史书批评为荒淫的君王在他美丽的妃嫔和大臣们的陪伴下,乘着宽、高各45尺、长200尺,共4层的龙舟,龙舟上除正殿外,还有 160间雕梁画柱的房子,动用18万名拉船的纤夫。有统计说,炀帝一行的船队共有5191艘。隋炀帝荒诞的行为使隋帝国成立短暂后便灭亡。隋炀帝死后1300多年后,他和萧后合葬的墓被发现,考古人员只找到隋炀帝的两颗牙齿,另出土国内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玉带,萧后的凤冠也被发现。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,天津市武清区,河北省廊坊市、沧州市、衡水市、邢台市,山东省德州市、临清市、聊城市、济宁市、滕州市、微山县,江苏省徐州市、宿迁市、淮安市、扬州市、镇江市、常州市、无锡市、苏州市,浙江省嘉兴市、湖州市、杭州市20个市区,沟通了海河、黄河、淮河、长江、钱塘江五大水系。
据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明清史博士研究生(现已是博士)胡梦飞撰文称:明清时期京杭运河联结着中国与世界,成为外国人观察中国物质文明和地域文化的窗口,包括朝鲜的崔溥、日本的策彦周良、利玛窦和荷英使节。
至2012年,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,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,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宁市以南、江苏和浙江三省。
离首都北京不远的京杭大运河,可以来到京城北昌平区化庄村东龙山东麓的「大运河-白浮泉」遗址公园。九个龙头一字排开,张着大嘴,泉水由此喷出,这就是大运河的最上源——白浮泉。2017年10月,北京有关部门举办了一次“指尖上的大运河文化带”市级新闻网站采访活动,让新闻界了解离他们身边不远的大运河文化带。
大运河往南到了杭州。2016年,当地举行G20杭州峰会,当地的官员不忘宣传京杭大运河,结合杭州城市特点与特色,设计推出了包含创新杭州、风雅杭州、美丽杭州3大主题的8条特色采访线,并在省内毗邻杭州的湖州、嘉兴、绍兴等市,也安排了4条采访线。京杭大运河风情就是首条场外采访主题路线,许多外国新闻记者也被运河沿岸的秀丽景色迷上了。
2018年7月,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台湾夏潮基金会联合举办的「寻迹京杭运河」两岸青年主题交流活动,安排了120名两岸青年大学生参加。此次为期10天旅程,让两岸的青年人可以沿京杭大运河相继游览杭州、苏州、扬州、镇江、北京等城市,参观西湖景区、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、南浔古镇、东关古渡、居庸关长城、颐和园、故宫等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。
一般游客可没有这种精心设计的礼遇,但是他们如果想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,可以自行到杭州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参观。该博物馆位于杭州北区的城市。出租车从西湖花了大约 30 分钟。博物馆位于大运河杭州段的傍边,离运河只需短短5 分钟的步行路程。馆内前厅即以气势磅礡的漕运船模型作为博物馆的意象主题,船底是玻璃钢铺设的仿真水面。博物馆分为几个画廊 - 简介(1)挖运河,(2)运河的使用,(3)保护和发展,(4)运河文化。 游客们可以到聊城的另一个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参观。聊城是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之一,聊城与运河有着割不断的历史渊源。隋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从聊城境内西侧穿过。元代会通河纵贯聊城境内腹地,为聊城带来了数百年的经济和文化繁荣,积淀了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。
在江苏省的另一个历史名城扬州市,该城正好座落在长江和运河交汇口,大运河已成为美丽扬州的母亲河。2010年9月25日至9月27日举办过「第四届中国·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名城专家论坛」(以下简称“运博会”)。
京杭大运河近年在考古方面有新的发现,使大运河成国历史的一张亮丽的名片。最新的考古成果是2018年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台前县京杭大运河考古勘探项目。据负责人孙凯称,经过考古勘探,在台前县发现并确认了南从山东省东平县十里铺村进入,向北进入山东阳谷县张秋镇,且已经淤没于地下的会通河古河道,而会通河古河道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据介绍,根据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发现,台前段京杭大运河至少途经夹河、和吴坝两个乡镇。会通河自安山至临清,流经寿张城东门、戴家庙、十里堡(今属东平县)、姜庄、田湾、沈堤、沙湾、夹河、八里庙、董庄(今台前境),穿张秋(今属阳谷县),越阿城、七级(今属阳谷县)、李海雾(今属聊城),过聊城入御河(今卫河)。由此线,京杭大运河南北贯通台前全县。
到了清代,1880年,黄河决孙家码头,沙湾北至张秋南坝头外淤为平地,一时间漕运不通。次年,朝廷决定自张秋南开挖新河道。自次,运河不再流经沙湾,台前大运河自元至清通航600多年的历史,也就此结束。
2013年10月,考古人员在唐宋大运河通济渠汴河遗址商丘南关段发掘出城市“河市”区河岸,这是中国大运河考古首次发现城市河岸。
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坐落在商丘市睢阳区商柘公路与105国道之间,北岸占地约24.5万平方米,南岸占地约24.8万平方米。隋唐大运河的开通,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,宋州睢阳城(今商丘)就是依靠着大运河逐渐繁荣起来,使商丘成为隋唐宋时期繁华的商业大都会。
柳孜集始建于东汉,隋、唐、宋三代是通济渠(汴河)岸边的淮北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中心,史称柳孜镇。1999年5月至11月,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泗永公路改建工程,在淮北市濉溪县境内的柳孜集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。这次发掘还发现宋代石建筑码头一座;并发掘出3艘沉船。 上一篇: 古代天子和贵族的豪华马车
下一篇: 广东高要隐藏鲜卑慕容氏后人
|